' '
銷售熱線: | 0371-56925788轉6790 王總 |
0371-56925788轉6780 王總 | |
人才招聘: | 0371-56925703 人力資源部 |
郵 箱: | hybzhr@163.com |
網 址: | www.adidasavailable.com |
地 址: | 鄭州市中牟產業園區雨舟路9號 |
對以美國為主要銷售市場的
中國包裝印刷企業來說,
一旦被裹挾進入加征關稅的清單中,
訂單難免會受到影響。
對整個中國印刷業來說,
加征關稅帶來的可能沖擊又會有多大?
1. 直接影響約為421億元
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統計,2017年我國印刷業的對外加工貿易額為841.85億元,在印刷總產值中的占比為6.98%,并不是很大。
這部分貿易額中的對美出口部分,將受到美國加征關稅的直接影響。
2017年我國對美國的出口額為4298億美元,在出口總額中的占比為18.99%。假如按照同樣的比例,美國市場為中國印刷業貢獻的對外加工貿易額大致為160億元,在印刷總產值中的占比為1.33%。
考慮到印刷對外加工貿易的特殊性,假如美國的占比更高一些,按50%估算,則約為421億元,在印刷總產值中的占比為3.49%。也就是說,即便美國對全部輸美印刷品加征關稅,對國內印刷圈的直接影響也相對有限。
2. 間接影響約373億元
問題的復雜性在于:很多時候,印刷品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產品,而是附著于其他商品以包裝物的形式間接出口。
如何評估這一部分印刷業務可能受到的間接影響?
其實很難有完美的方法,只能進行估算。比如,美國印刷專業媒體“印刷印象”每年都會發布美國對印刷潛在需求最大的25個行業的排行榜。
據其最新榜單,2019年前25個行業的銷售額合計為378210億美元,對印刷品的潛在需求為1930億美元,后者在前者中的占比約為0.51%。按照這一比例,即使美國對全部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,間接影響到的印刷需求只有約27億美元。
考慮到進口價格與銷售價格的差距,把這個數字翻一倍,則約為54億美元,合人民幣大致373億元,在印刷總產值中的占比為3.09%。
“直接影響”加“間接影響”,國內印刷業可能受到加征關稅沖擊的業務量,往多了說也在800億元以內,往少了說則可能只有三四百億元。
即使是這800億或三四百億元的業務量,短期內也不太可能大范圍流失。因為即使美國采購商對驟然升高的關稅成本心有不甘,一時半會能否找到足夠成熟的替代產地和供應商也是問題。
3. 規避沖擊的兩種選擇
說了這么多,并不是說中美貿易摩擦對印刷業的影響微乎其微、可以忽略。
因為對整個行業看似不大的沖擊,具體到特定企業身上,也可能對印刷業的局部生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。比如,印刷企業要規避美國加征關稅的沖擊,主要有兩種選擇:
一是海外建廠,就像創源、鴻興已經在做,雋思想要做的那樣。
二是調整方向,開發國內或美國之外的其他海外市場。
前一種選擇會帶來部分印刷產能的向外遷移。后一種選擇則會加大國內或其他國家的印刷產能供給,在局部市場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,從而間接影響那些原本與美國市場并無干系的印刷企業。
4. 是否存在第三種選擇?
在海外建廠與尋找替代市場之外,受到加征關稅影響的印刷企業還有第三種選擇。
那就是:與客戶共擔因加征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,從而與客戶共渡難關,保住既有市場。
這樣做的前提是:企業要有足夠的成本削減或利潤空間,這樣才有能力分擔大幅增加的關稅成本。最近十來年,隨著人工、土地和環保治理成本的持續上升,印刷企業的成本壓力不斷加大,除非原材料價格或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幅波動,否則成本削減的空間就會十分有限。
成本端擠不出太多水分,如果盈利空間足夠可觀,讓渡一部分利潤消化加征關稅的成本,也是一個辦法。那么,現在的外向型印刷企業過得怎么樣?它們是否有足夠的利潤可以讓渡呢?
5. 主要外向型企業受影響不明顯
不妨看一看4家典型的外向型印刷企業的財報:鴻興印刷、創源文化、銘豐包裝、萬里印刷。
4家企業中,鴻興規模最大,2018年實現營收32.77億港元,凈利潤-7214.40萬港元,按當前匯率分別約合人民幣28.88億元、-6357.42萬元;
其次是創源,實現營收8.00億元,凈利潤8325.59萬元;
排名第三的是沖刺IPO無果,現正申請新三板掛牌的東莞銘豐,實現營收5.11億元,凈利潤758.06萬元;
排名最后的是主要生產基地位于深圳的萬里印刷,2018財年實現營收4.33億港元,凈利潤2433.50萬港元,分別約合人民幣3.82億元、2144.43萬元。
從營收變化來看,鴻興、創源、萬里與2017年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,增速分別為4.50%、18.13%、0.42%,只有銘豐出現6.30%的下滑,并未受到2018年硝煙已起的中美貿易摩擦的明顯影響。